重塑企业生产力!2025金智维企业级智能体暨AI+新品发布会成功举办,引领人机协同新范式

Gartner最新技术成熟度曲线:AI Agent进入加速跑,企业级落地窗口已开启

2025-08-19

近日,全球权威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最新AI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,生成式AI(GenAI)已正式越过“期望膨胀期”的顶峰,逐步进入“价值兑现”的阶段,而AI Agent正在成为未来2-5年内影响力最大的技术之一。

对于企业来说,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,更是业务流程重构的契机。谁能率先完成从“单点试水”到“平台化落地”的转型,谁就能在这轮AI产业周期中占据先机。

51d1bbc26681f78d92d4337d35a357a2.png


从技术狂飙到价值兑现:AI应用的三条主线

在Gartner的曲线报告中,有三条趋势格外值得企业关注。

趋势一:从模型为王到复合应用

早期的生成式AI竞争几乎等于模型参数和能力的竞争。但报告指出,企业级落地更需要“复合型AI”(Composite AI)——将大模型、机器学习、流程挖掘、自动化工具等多种技术按需组合,像一个团队协同作战。

这种模式能够以更低成本、更高效率解决特定业务问题,也为企业提供了灵活扩展和渐进升级的空间,正在成为企业AI建设的主流。

趋势二: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执行

AI Agent的价值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。

Gartner重点提及了多智能体系统(Multi-agent systems)和自主智能体(Autonomous Agents),它们能够理解任务、自主规划、调用工具并完成复杂工作,正在变成企业流程中的数字员工。

相比早期只能提供参考建议的AI,新的Agent能够真正“动手”,深度嵌入企业的业务流程,在跨系统、跨部门的工作中发挥持续作用,成为推动生产力变革的核心引擎。

趋势三:从能力优先到信任为本

当AI深入到核心业务,安全性、可解释性、合规性成为能否规模化部署的前提。Gartner将AI信任、风险与安全管理(AI TRiSM)放在了高优先级,因为一个不可追溯、风险不可控的AI,再强大也难以在企业中长期规模化应用。

AI Agent快速爬升,企业窗口期到来

Gartner显示,未来的2-5年,AI Agent处于快速爬升期,这也是企业级Agent从试水到规模化落地的窗口期。

在此阶段,市场上会出现两种不同的企业路径,一种是技术导向型,着重研发多模态、推理、跨工具调用等能力;另一种是场景驱动型,围绕行业高价值流程快速落地,并形成可复制方案。

历史经验表明,场景驱动型企业往往能更快跨过“幻灭期”,直接进入稳定的价值释放阶段。

从Gartner趋势到金智维实践

“推动AI从技术狂欢迈向业务实干。”行业的大声疾呼,恰恰是金智维的多年坚持。在Gartner所描绘的技术演进图谱中,有几个方向与金智维的实践路径高度重合。

1、复合型AI落地

金智维在数字员工解决方案中,将RPA的“执行力”与AI的“决策力”结合,形成具备感知、判断、执行闭环的业务执行体。这种模式能无缝适配企业原有IT系统,并通过低代码方式快速部署到财务、人力、运营等场景,降低试点到规模化的时间成本。

2、企业级AI Agent平台

针对AI Agent的产业化趋势,金智维推出的企业级智能体平台Ki-AgentS,可集中管理、调度大量数字员工,并通过自然语言理解跨部门指令,实现跨系统、跨流程的协同执行。例如,财务部门可通过简单指令完成跨系统数据对账、生成分析报告并回填ERP,全程无需人工干预,真正实现从“自动化”到“自主化”的跃迁。

816bbd129543846f53f9ca0c036068e5.jpg


3、面向“信任”的AI治理能力

与Gartner强调的AI TRiSM理念一致,金智维数字员工平台在每一次自动化执行中,都保留完整的可追溯日志与可视化过程,确保合规、安全、可控。在金融、政务、能源等高合规领域,这种能力不仅是技术加分项,更是落地的必需条件。


生成式AI热度消退,真正的机会往往出现在曲线下行与再次爬升的交界处。

对于企业来说,接下来几年,是去伪存真、回归商业本质的机遇期,也是验证AI Agent价值、完成从概念验证到业务中枢跃迁的关键期。

在这个过程中,那些既能跨越技术周期、又能在行业深水区长期耕耘的企业,才有机会在下一个成熟周期中占据主动。而金智维AI Agent数字员工正在重塑业务运行的方式,让技术进化终回服务初心,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