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塑企业生产力!2025金智维企业级智能体暨AI+新品发布会成功举办,引领人机协同新范式

什么是RPA中的流程录制功能

2025-08-20

一、概念界定与核心定位

(一)基本定义

流程录制功能是RPA技术体系中,通过实时捕捉用户在计算机上的操作轨迹(如鼠标点击、键盘输入、窗口切换等),自动生成机器可执行的自动化脚本的工具。其本质是将人类的显性操作转化为机器能理解的逻辑指令,实现“一次录制,多次复用”的自动化效果。

 

(二)在RPA中的角色

在RPA技术架构里,流程录制功能承担着“降门槛”的核心作用。传统RPA开发需技术人员手动编写代码或搭建逻辑,而流程录制功能让业务人员通过实际操作即可生成流程,成为连接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的关键桥梁。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方面:降低技术门槛,让非技术人员参与自动化开发;缩短开发周期,将流程创建时间从数天压缩至小时级;提升业务贴合度,确保自动化逻辑与实际操作场景高度匹配。

 

二、技术原理与实现路径

流程录制功能的技术逻辑可分为三个递进环节,形成“操作捕捉-元素识别-指令转化”的完整链条。

 

(一)操作捕捉:记录行为轨迹

通过底层接口(如WindowsAPI、浏览器插件)实时监控并记录用户的所有交互行为,包括:

鼠标操作:点击位置、点击类型、拖拽轨迹;

键盘操作:输入字符、快捷键组合;

窗口操作:软件的打开/关闭、窗口切换、大小调整;

数据交互:文件上传下载、数据复制粘贴、数据库查询等。

这些操作被按时间顺序生成“操作日志”,确保流程的完整性。

 

(二)元素识别:定位操作对象

采用UI元素识别技术替代传统的坐标定位,通过解析界面控件的属性(如按钮名称、输入框ID、所属窗口)确定操作目标。例如录制“点击登录按钮”时,工具会识别该按钮的控件类型、文本属性及所属窗口,生成“点击【登录页】中的【登录按钮】”的指令,而非依赖固定坐标,以此适应界面的轻微变化,提升流程稳定性。

 

(三)指令转化:生成机器语言

将捕捉的操作与识别的元素转化为RPA机器人可执行的指令,通常以可视化流程图或简化代码(如Python片段)呈现。例如“Excel数据提取-ERP系统录入”的操作序列,会被转化为包含“文件操作”“数据提取”“UI交互”等模块的工作流,由机器人按顺序执行。

三、核心功能与实用特性

为提升适用性,流程录制功能包含多项关键特性:

(一)流程编辑与优化

录制完成后,用户可通过可视化界面调整流程:删除冗余操作、调整步骤顺序、添加分支逻辑(如“遇弹窗则关闭”),并支持插入“延迟等待”“循环操作”等指令,适配不同场景需求。

(二)参数化与变量设置

支持将固定值替换为动态变量,例如将“输入2023年10月数据”改为“输入当前月份数据”,机器人运行时会自动读取系统日期并填充,避免重复修改流程。

(三)错误处理与调试

提供“断点调试”功能,逐步骤运行流程并标记错误位置(如“未找到提交按钮”),帮助用户快速定位问题并修正,减少排查时间。

(四)跨系统兼容

支持对Windows桌面软件(如Excel、SAP)、网页应用(如CRM系统)、移动端模拟器等多类界面进行录制,满足企业多系统协同自动化需求。

 

流程录制功能是RPA技术“普惠化”的核心载体,它打破了技术壁垒,让自动化从专业领域走向业务一线。尽管存在对复杂场景适配不足等局限,但在AI与低代码技术的加持下,其能力边界正持续拓展。未来,流程录制功能将从简单的“操作捕捉器”进化为智能自动化的核心枢纽,加速RPA在各行业的深度渗透,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。